• 政策文件

海口市应急管理局 关于征询《海口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公告

时间:2021/7/28 11:20:23 关键词:海口智慧消防

为落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我市“十四五”规 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工作部署,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间我 市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海口应急管理局组织编制了《海口市应急管理“十四 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为确保该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 行性,现特向社会各界和群众征询修改意见,并请于 2021 年 8 月 19 日前将宝贵意见反馈我局(电子邮箱:lizj@haikou.gov.cn)。 海口市应急管理局 2021 年 7 月 19 日
海口智慧消防
海口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目录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1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成效...........................................1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5

(三)“十四五”时期发展机遇...................................................8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1

(三)规划目标........................................................................12

三、主要任务..................................................................................13

(一)纵深推进改革,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13

(二)加强依法治理,健全完善制度体系............................15

(三)强化源头管控,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16

(四)强化治本攻坚,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18

(五)加强人才建设,提升应急管理队伍能力....................20

(六)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综合应急保障能力....................21

(七)加强宣传引导,构建社会共治体系............................23

四、重点工程..................................................................................25

(一)城市安全整体提升工程................................................25

(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25

(三)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26

(四)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27

(五)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28

(六)防震减灾能力提升工程................................................29

(七)森林防灭火综合治理工程............................................29

(八)气象监测预警设施建设................................................30

(九)消防救援能力提升工程................................................31

(十)全民素质提升工程........................................................31

五、保障措施..................................................................................32

(一)加强组织领导................................................................32

(二)加强经费保障................................................................33

(三)强化科技支撑................................................................33

(四)强化监督评估................................................................33

附件:海口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表......35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海口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时期,为充分发挥省会独特优势,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共海口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相关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成效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更加稳定向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口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海口市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实现了责任全覆盖、监督无缝隙,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2017至2019年,海口市连续3年在全省安全生产考核中位居第一。率先在全省制定市安委会工作职责和联络员工作制度,有序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查处了一大批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各类事故的发生。2016年至2020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25.4%、5.9%、16.5%,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范围内。连续5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连续5年未发生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亡人生产安全事故,达到“十三五”规划目标要求。

2.全面推动大应急体系建设,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市委、市政府调整完善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市减灾委员会、市防汛防风防旱指挥部、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六大委员会(指挥部)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公室职责,构建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分工协作的“大应急”格局。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系统排查各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建立了海口市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了“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2018年完成了全市103家正常经营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分级评估工作。推动城市风险点、危险源排查整治常态化、制度化。对全市重大危险源开展辨识评估分级工作,共辨识出8家重大危险源企业、10个重大危险源单元,全部采取分级管控措施。健全防汛防风防旱体系,及时修订《海口市防汛防风防旱应急预案》,调整市三防指挥部46个成员单位,及时更新重点防洪抢险地区、低洼地、渔船、水库等基础信息,加强防风防汛物资储备,强化重大气象信息会商联动。健全防震减灾体系,持续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成效逐渐显现。2016至2017年,海口市连续获评“全国地市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2016至2018年,连续获评“海南省防震减灾工作考核先进市”。在2017至2018年度全省市县防震减灾工作考核中总分排名第一,“十三五”期间共创建7所国家级和11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4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地震安全综合示范社区,并建成万绿园国家Ⅱ类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健全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制定《海口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5—2020年)》《海口市防雷安全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海口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传输和发布流程规定》《海口市暴雨强度公式》。健全护林防火体系,成立了市专业森林消防队,狠抓火源管控和基层防火灭火队伍建设。2016至2018年,连续三年获评全省森林防火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

3.全面做好应急准备,应急救援更加有力。始终立足于防大汛、防强台、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充分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及时修编《海口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市级专项预案并组织实战演练,推动高危行业、重点领域应急预案简明化和专项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卡片化、流程化,应急预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构建了由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骨干力量,军队、武警为突击力量,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为补充的抢险救援力量体系。全市共有应急救援队伍53支、16120人,4大类应急专家库共48个小组。建立了常态化物资储备机制,目前市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占地面积17.87亩,库存物资40余种。全市上下树立了一盘棋思想,建立了党政军民全力以赴防抗台风的协同救援机制,并与湛江、茂名、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等城市建立粤桂琼七市应急联动区域合作机制,与文昌市、澄迈县、定安县建立海澄文定应急联动区域合作机制,应急救援能力大幅度提升。2020年,有效防御了“鹦鹉”“浪卡”等8个台风和3轮强降雨,实现了国家防总和省防总提出的“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和5个100%(渔船100%回港,渔民100%上岸,水库100%安全,危险地区的群众100%撤离,游客100%安全)防台风工作目标。

4.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科技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按照“顶层设计、信息共享”原则,组织开发建设市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依托省市电子政务外网基本建成了省市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省厅至市局视频会议联通。根据《海南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市(县)分平台建设指引》和海口市社会管理职能需求,将应急消防分平台纳入一期建设。“海口市智慧消防”系统初步实现重点单位电气火灾、视频、消防水源设施等监控。同时,海口市三防指挥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可研,现已进入工程设计阶段。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是海南省“十四五”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海口市作为省会城市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体现“海口担当”。为“海口担当”提供强有力的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保障是海口市应急管理工作最大的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海口市在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体现“海口担当”的重要机遇期。但也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特别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形成的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及深入推进的互联网产业、电影产业、教育产业、健康产业,将出现大量新业态、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型企业,势必导致新风险与传统风险相互交织、深化、叠加。全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各类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尤其是与新型风险、传统风险相互耦合、影响,极易形成系统性重大风险。“十四五”时期,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压力持续增大,防灾减灾救灾任务十分艰巨。

1.安全生产风险依然较大。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尚未实现集中储存、集中经营,规范管理,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共106家,数量多、分布广,且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危险化学品在经营、储运等各环节的事故频发,特别是过境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泄露、爆炸、污染等易发多发,生产安全事故可控性面临严峻挑战。工矿商贸:全市工矿商贸企业点多面广,动态性较强,开展治理工作难度大,监管方式方法过于简单,专业人才缺乏等现实问题未彻底解决。交通运输: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乡村公路、高速铁路里程增长较快,由此带来的风险也增多;原港区建设未配套危险化学品车辆待渡区,港口码头危险化学品待渡和运输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建筑施工: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大力推进,各类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场所增加,风险项目增多,安全风险增大。旅游: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带来的消防、交通、人员踩踏等风险增加。消防:火灾防控压力伴随城市发展与日俱增,消防规划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不适应,人员密集、易燃易爆、“三合一”、群租房、老旧住宅和高层建筑六类重点场所数量逐年递增,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不规范,“三无”高层住宅小区火灾隐患突出。城市管网:部分地区地下管线网络密集,受自然老化、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极易导致管线破裂、泄漏和路面塌陷等突发事故发生。

2.自然灾害防治形势严峻。雨情方面: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下半年的台风季节,以台风雨、雷阵雨和锋面雨为主,且多为急风暴雨,易引发特大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2016年,龙塘水文站超警戒水位线2次,洪峰流量最大5600米每秒。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原有城市防洪设防标准不适应当前城市发展的要求,强降雨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并造成老旧房屋坍塌。风情方面:海口市地处亚印太季风交汇区,存在风暴潮灾害严重岸段。建国以来平均每年约有2.7个台风登陆,大部分伴有风暴潮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直接经济损失。地震方面:海口市地震设防烈度高达八度,1996年至今一直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多次被划为全国年度地震危险区。区域内地震活动构造复杂,场地条件多样,沿海沿江且人口分布密集,社会财富集中,震后极易造成砂土液化、滑坡、沉陷等次生灾害。

3.应急管理体制及能力存在短板弱项。应急管理体系方面:主要是议事协调机构多且职能重复,镇级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尚未完成。行业管理部门与应急管理部门工作衔接不到位,应急管理条块职能不清晰,“防”与“救”责任链条衔接不够,统一指挥、反应迅速、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应急指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风景区等功能区应急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力量和救援力量有待强化,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尚未形成。重大风险防控方面: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脆弱,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仍然有差距,企业“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在隐患整改和重大灾害治理方面投入不足,源头把关还存在短板,风险辨识不清,管控措施不到位。风险研判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技术力量不足,风险基础资料掌握不全,研判分析不够深入,分析研判成果的系统性、专业性、科学性、指导性还不强,源头化解和防控协同机制尚未健全。新兴风险不断涌现,现代物流、低空飞行器、户外探险、漂流、海洋旅游、海上体育运动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行业安全监管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社区、乡村等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建设普遍薄弱,政府、部门、企业各类应急救援预案繁多,预案针对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绝大部分高危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定期演练,已开展的演练针对性不强。

(三)“十四五”时期发展机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在《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化,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要求。《中共海口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健全安全生产机制”“推进城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既为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海口市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总抓手,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三次产业和各类要素融合发展,着力增强主导产业和江东新区等重点园区的引领作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形成为强化应急管理基础提供了有力契机。市委、市政府推进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欲望将更加强烈,对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为推动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也为做好新时期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机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推动应急管理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全国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业态大量涌现,卫星遥感、人工智能、5G等高科技手段的集成应用,必将推动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加快淘汰。全市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启动三防指挥中心升级改造、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应急管理分平台)项目建设,将构建覆盖市、区、镇(街道、园区)和重点企业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监测预警预报、辅助决策支撑等能力将大幅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强化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海口应急管理现状和实际,把握新机遇、用好新政策,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推动全市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和综合防灾减灾理念,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决策部署,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以推进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加强风险防范、应急处置、综合支撑等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平安海口”提供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绝对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充分彰显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为全市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提供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作为首要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生产和谐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严格灾害事故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监测预警,最大限度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重大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坚持依法管理。尊重自然规律,根据灾害事故发展趋势和特征,完善相关制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综合施策,引进先进科技手段和方法,提高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坚持精准治理。聚焦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的根本性问题、源头性问题,从实际出发,精准实施改革创新,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痛点堵点难点,最大限度控制和消除风险隐患,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坚持社会共治。凝聚各方力量,构建社会共治格局,落实好党委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各方责任,秉持为民服务宗旨,高度重视提高社会公众安全理念,营造全民关注、全员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推进区域、行业、部门、军地、政企协同,形成共治合力。

(三)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5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科学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形势稳定向好,较大以上事故有效遏制,全社会防范应对处置灾害事故的能力明显提升,各项指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内,并力争逐年下降。

序号

指标内容

“十四五”目标

指标性质

1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15%

约束指标

2

重特大事故起数

有效遏制

约束指标

3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35%

约束指标

4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25%

约束指标

5

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例

≤1.1%

预期指标

6

年均每百万人因灾死亡率

≤1

预期指标

分类目标: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成立市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和专项应急指挥部,协同机制、职能配置更趋合理,应急管理人员工作效能、履职能力全面提升。

——灾害事故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建立和完善重点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城乡防灾能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灾害应对准备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各类应急救援力量更加充实、布局更加合理、救援效能显著提升,应急预案、物资、避难场所等保障能力全面加强。灾害事故发生后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时间不超过12小时。

——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全面加强。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应急管理关键技术和装备,科技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共建共治共享体系更加健全。全市安全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显著提高,引进国内外研究机构,充分发挥保险作用,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三、主要任务

(一)纵深推进改革,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1.着力构建“大应急”管理格局

整合原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市减灾委员会、市防汛防风防旱指挥部、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市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和专项应急指挥部,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全市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市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市范围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应急救援统筹协调等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应急管理局;各专项应急指挥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自行业领域事故灾害防范部署、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专业化指挥、工作指导、综合管理和协调工作。层级上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上形成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协调格局。健全完善军地协同联动机制,建立军地应急信息通报制度,完善物资储运调配等应急联动机制。完善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人员招录、引进、培养机制,提高专业人才比例和职业素养;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引进制度和在职干部培训制度,大力引进和培养应急管理人才。

2.持续提升监管监察能力水平

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综合性执法队伍,形成监管执法合力。建立市、区、街道(镇)级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执法协调配合机制。强化执法保障,按统一标准配备执法装备。通过组织开展公开裁定、现场模拟执法、运用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指导性案例等方式,提高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建立完善执法人员交流培养和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3.完善责任体系

压实党委、政府属地应急管理责任,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健全市、区、街道(镇)分级响应机制,明确应急管理事权划分、灾害事故响应程序,落实属地责任。充分发挥市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认真落实好综合监管责任。按照“三个必须”和“谁发证、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要求,依法依规落实好行业管理部门“防”与“救”的责任。严格应急管理责任追究,完善灾害事故直报制度,健全重大灾害评估机制和事故调查评估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安全保障措施等。

(二)加强依法治理,健全完善制度体系

1.加强预案体系建设

强化“1+N+X”(总体+专项+部门)应急预案体系框架顶层设计,修订完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推动形成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提升应急预案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应急预案日常管理,以市级一年一次、区级半年一次的标准开展预案演练;加强综合性应急演练,不断提升专业部门与社会公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完善应急管理法治化建设

完善政府部门法定职责清单,依法履行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执法等职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安全生产的监督,加强标准贯彻落实,对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继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扩大标准化达标企业范围。系统梳理和明确各类主体法定职责,提高自然灾害防治法制化水平。科学合理制定应急管理领域普法宣传计划,积极开展应急管理法制宣传教育。

3.强化精准监管执法

配齐配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专业人员力量,依法依规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推进安全监管执法法制化、规范化、智能化,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推动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团队。发挥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能作用,对发现不属于应急管理部门监管执法权限的安全生产问题隐患,及时移交有关部门依法查处。针对突出问题隐患,深入分析深层次矛盾,及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建立和整合专家库资源,借助专家力量开展执法检查,组织行业内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企业间交叉互查,相互借鉴学习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强化源头管控,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1.强化风险源头管控

科学规划布局,加快形成与全市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城市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布局;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安全风险评估会商机制。严格安全准入,落实市场安全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完善更加严格规范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的安全准入标准;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推进安全准入清单管理。健全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着力加强科学、灵敏、高效应对风险的预警、预案等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定期开展重点行业、区域、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台风、地震、地质、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评估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

2.构建风险监测网络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统筹应急管理、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森林、渔业船舶、交通、铁路、民航、工业、电力、地理信息、统计等监测资源和基础数据,探索构建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事故监测网络。加强大数据分析及应用,摸清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点、危险源底数、分布和安全状况,建立重大风险数据库。实施风险分级管理,提升风险管控信息化水平,明确落实重大风险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管责任。健全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和重大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推进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应急云服务,完善市、区、街道(镇)应急数据库,建立动态更新管理机制,实现全市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应急“一张网”和“一张图”。健全事故应急预警响应机制,完善重要基础设施、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等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系统。建立包括手机、室外扩音、网络平台、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具备大面积广域发布和精准化靶向发布能力。

3.健全调查评估机制

在突出风险管控、重大事故隐患整治、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严格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督办、通报、约谈,督促落实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责任。实施监管执法人员“尽职免责”,事故发生后,对全面履行了规定职责和全面落实了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的,尽职免责。建立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调查评估溯源和原因分析制度,对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完善灾害事故调查组织、经验教训反馈和整改措施落实评估机制,推进第三方独立灾害技术调查分析机制建设,健全调查评估专业队伍和技术支撑体系。

(四)强化治本攻坚,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1.完善灾害防治体制机制

发挥市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综合协调职能,加强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主动加强对各专项指挥部、行业部门日常工作的督促指导,严格履行好应急管理综合部门“统”的职责;各部门分级负责、分级响应、分头落实,衔接好自然灾害“防”和“救”的责任链条,科学建立起牵头抓总、分级负责、属地为主、专业处置的应对机制。

2.提高风险研判能力

建立事故灾害信息搜集报告制度,理顺信息报告体制机制,提升第一时间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能力。推进综合灾情和救灾信息报送与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统筹发展灾害信息员队伍,提高政府灾情信息报送与服务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结合基层应急工作需要,推广实用性强的设备设施。增强基层突发事件现场信息采集、报送能力建设。

3.提高灾害预测预警能力

建立健全灾害事故感知网络,健全灾害事故分类监测和分级预警体系,积极做好灾害监测仪器设备升级换代与改造工作,保障仪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提高准确感知、快速评估和精准预警能力。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统筹应急管理、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森林、交通、铁路、民航、工业、电力、地理信息、统计等监测资源和基础数据,构建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事故监测网络,增强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次生海洋灾害、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测预警能力。

4.完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

健全完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重点加强台风、暴雨、雷电、地震、洪水、内涝、火灾、风暴潮等灾害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防风防汛抗旱、防震等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气象监测预警等骨干工程建设,继续加强临时避灾点、防洪楼、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加固工程;加快补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短板,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加强农村区域和多灾易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风险隐患进行有效的早期预测预警和高效处置应对,实现事前监测预警、事中监控处置、事后评估分析的全面掌握,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

(五)加强人才建设,提升应急管理队伍能力

1.加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化主题教育,凝心聚力、争先创优,进一步加强全市应急管理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能力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素质高的应急管理铁军,为推进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实施持证上岗、逢进必考,建立执法人员入职培训、定期轮训和考核制度,具有应急管理相关学历、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到2022年年底不低于应急管理在职执法人员的75%。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力量需求评估,整合现有应急救援队伍资源,合理规划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依托,突出全市“一盘棋”,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加强应急救援队伍日常训练与考核,提高实战技能。推动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灭火、危险化学品、港口机场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加大对中小型公益性救援队伍支持力度,充分挖掘救援队伍的潜力。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装备配备,及时更新应急救援装备,鼓励选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适应性强的专业救援装备。通过企业投入、政府补助、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方式,保障应急救援队伍装备更新和维护费用。

3.加强专家队伍建设

结合全市灾害事故类型特点,分行业、专业和技术特点建立市、区级应急管理专家,整合全市应急救援基础资源,做好专家信息收集、分类建档和专家队伍日常管理工作,全面建设全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家数据库。完善应急管理专家办法,逐步实现线上管理,按需求快速匹配专家人选,全面保障灾害事故的专业研判和技术措施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六)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综合应急保障能力

1.加强硬件水平建设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优化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逐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鼓励企业参与,构建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储备模式;建立规范统一的应急物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健全应急物资的维护、补充、更新、调运机制。实施“互联网+应急管理”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管理、隐患排查、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应用;整合现有的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数据库资源,集成风险评估、预警监测、应急处置等功能模块,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2.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支持应急技术成果转化应用,通过标准引领、项目支撑、成果示范等形式,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体系;大力推广使用现场监测预警、自动化控制和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安全设备;鼓励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推动粉尘涉爆、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高风险企业开展安全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更新,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加强专业人才保障,建立重大风险防控专家库,为全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

3.提升社会协同应对能力

推动全市运行应急管理应用平台建设,加强数据互联共享,实现全市多部门视频监控点位互通,实时接入消防、气象、交通等相关重要数据,打造应急信息数据库、信息交换、指挥调度集成一体的指挥系统平台。持续推进“大网格”管理改革,整合城市管理、安全生产、12345热线投诉、网络舆情、信访投诉等业务,实现全市社会事件集中受理、智能分拨、协同处置、全程监管、统一考评的闭环运转,深化大数据运营能力。

(七)加强宣传引导,构建社会共治体系

1.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建立健全“全面覆盖、网格管理、多网合一”的应急管理基层治理机制。优化市、区、街道(镇)应急管理机构的组成及人员编制,确保政府应急管理平战工作“纵向到点”。加强基层装备设备建设投入,按要求配备交通出行、现场监督检查、取证和应急救援等装备设备,落实街道(镇)应急管理工作场地、办公用具、工作经费等基本工作需求,改善基层工作条件、执法条件和应急救援条件。引导街道(镇)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发展。鼓励和支持以家庭为单元储备灾害应急物品,提升家庭和邻里自救互救能力。

2.加强市场机制作用

完善市场化应急服务能力,鼓励政府部门和企业购买应急服务,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专业化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发展,鼓励专业社会工作者和企业自建的应急救援队伍提供社会化救援有偿服务。制定社会资源应急征用补偿相关制度,开展应急管理信用体系建设,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建立专家队伍,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方面专家库,加强专家参与专业领域检查整治、技术审查、事故调查处理和宣传培训,强化辅助决策支撑保障。完善灾害风险分担机制,建立灾后救助、损失评估、恢复重建长效机制,探索多渠道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强化保险机构灾害事故预防和灾后补偿服务。

3.完善宣传和科普教育体系

广泛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将安全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升公众突发事件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文化宣教活动,推动应急科普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等。培育“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风险应对文化,树立危机意识。培养“专兼”结合的应急宣传教育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作用。丰富宣传教育载体,充分利用画展、墙报、科普画廊、科普场馆、文化站、消防中心及网络平台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媒体作用,从单一平面媒体,向多媒体融合发展转变,充分利用自媒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建立宣传教育基地及教育机构,强化科普阵地建设,充分发挥防震减灾数字科普馆、地震台站等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重点工程

(一)城市安全整体提升工程

2021年,印发城市安全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组建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开展城市风险辨识评估,提交风险清单和管控措施,制定相关指导文件,编制琼州海峡应急能力提升规划。2022年,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各项工作,按照属地和行业分级分类落实城市风险管控措施。2023年,提升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控能力和城市安全现代化治理水平,安全发展责任体系、法治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和监管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提升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控能力和城市安全现代化治理水平,条件成熟时申报国家安全发展试点城市。

(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根据省有关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部署,以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和治理为链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全面获取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主要灾害致灾信息,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信息,历史灾害信息,掌握重点隐患情况,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评估全市当前致灾风险水平、承灾体脆弱性水平、综合风险水平、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区域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特征,科学预判今后一段时期自然灾害风险变化趋势和特点,形成海口市自然灾害防治区划和防治建议。建立健全全市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

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全市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多尺度隐患识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图、风险区划、灾害防治区划的技术方法和模型库。

(三)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

结合三防信息化升级改造项目和市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应急管理分平台项目,统筹开展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以全流程应急管理业务信息化、通信系统信息化、综合保障业务信息化为重点任务,完善气象、海洋、森林防火、地震、危化品、非煤矿山等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系统,建立具有海口特色的应急管理感知网络、风险隐患排查系统,应急通信系统和指挥系统、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系统、救灾物资管理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等关键领域系统构建和升级;逐步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海陆空全域覆盖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警预报能力。

建立琼州海峡海上突发事件感知与应急处置综合指挥平台。包括应急通讯与指挥调度子系统、船舶动态异常预警子系统、数据智能分析与共享子系统、三维水上搜救指挥子系统、琼州海峡高清CCTV监控子系统、服务西部陆海西通道船舶和海口港邮轮安全信息预警子系统建设,提升琼州海峡水域应急搜救能力建设,筑牢安全稳定的水上交通环境,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四)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综合应急救援物资仓储中心项目建设。对防灾减灾、救灾和森林防火等进行应急资源调查,以区为单位建设设施完善、调运快捷、储存安全、保障高效的现代化综合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完善应急物资紧急生产、政府采购、收储轮换、调剂调用机制,提高应急物资综合协调、分类分级保障能力,借助物联网技术,建立规范统一的应急物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水平,实现应急物资保障综合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

综合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组织编制海口市综合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2021-2025年),组织实施金牛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项目建设,利用金牛岭公园既有设施进行改造,新建防灾救灾设施,按Ⅱ级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建设,可容纳8642人避难(4.49万人应急避难)。

推进智慧化桥梁建设。对全市桥梁的结构定期检测和隐患排查,评估桥梁运行状态。针对琼州大桥等多座跨江、跨河桥梁进行安全防护提升改造,提升桥梁栏杆防撞等级,改造桥梁上人行道。推进智慧化桥梁管理,对南大立交桥、人民桥、和平桥、海瑞大桥、海新桥、新东桥等特大型桥梁和特殊结构桥梁安装结构监控预警系统,对全市14座桥隧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结合人工巡查,建立含应急潜修调度、实施结构监控等系统在内的智慧运营养护平台。

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建设。利用大规模、分布式物联网对城市燃气管网、供排水管网、桥梁、隧道、港口航运等基础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对城市生命线运行状态的预测预警,及时报警、溯源、分析各类故障/事故。对风险隐患进行有效的早期预测预警和高效处置应对,实现事前监测预警、事中监控处置、事后评估分析的全面掌握,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

(五)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

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和全市实际情况,针对全市主要公共安全风险,如琼州海峡轮渡、城市燃气管网、江东隧道等重大风险点开展情景构建,分析模拟该类重大风险事件的演化规律,构建该类重大突发事件的全链条演化情景,指导有关职能部门梳理应急任务清单和目标能力清单,对照评估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如应急预案体系、物资储备体系、应急协同机制等)的薄弱环节,不断加以改进,切实提高全市应急管理能力。指导有关部门在2021年开展琼州海峡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2022年开展海口市燃气管网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2023年开展海口市江底隧道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

(六)防震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地震监测仪器更新改造工程。对海口市地震局秀英监测站、海口金盘地震观测台、海口龙华强震台和海口演丰地震观测台四个专业地震台站地震仪器设备及供电、网络、防雷、观测房等辅助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加密工程。根据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海南子项目建设及省地震局统筹部署情况,结合全市实际,对一般站点进行加密,不断提升全市地震监测预警能力。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工程。积极指导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开展减隔震技术推广应用、农居工程服务、抗震设防要求监管等工作。

(七)森林防灭火综合治理工程

建设专业森林消防队专属营房和海口市森林防火5G预警监测指挥中心,建立森林防火智能监测预警系统,逐步实现林区视频的自动监控、烟火准确识别、火点精确定位、火情蔓延趋势推演、扑救指挥的辅助决策、灾后评估等多项功能,建立森林防火的完整业务链。配齐配强人员、装备等,全面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和保障三大体系建设。

(八)气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琼州海峡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围绕信息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思路,针对台风、暴雨、强对流、海雾等灾害性天气,开发基于位置的发布终端,建设智能化海峡气象数据处理中心、琼州海峡灾害天气监测预警保障系统和琼州海峡综合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海峡、港口等区域定点、分灾害的精细化服务,提高海上台风、雷雨大风、强降水、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的分灾种预报预警能力,为各部门应对气象灾害及快速联动提供决策依据。

琼州海峡综合监测子系统建设。建设激光能见度监测仪、船舶气象站、高清视频海雾实景观测等海雾综合监测子系统,在琼州海峡形成海、陆、空一体化气象灾害立体监测网,为海峡航运和港口气象服务提供强有力支撑。

江东新区气象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江东新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能力,参照市县气象台标准,建设100平方米左右的业务运行空间和1个实际占地约625平方米(25m*25m)的标准地面气象观测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江东气象观测站网、江东气象台业务平面等;江东新区气象台人员配置7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

(九)消防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城市消防站建设。建设新埠岛特勤消防站、海陆消防站(仓库)、兴洋消防站、观澜湖特勤消防站、新琼消防站、南宝路消防站、东营消防站、江东新区起步区小型消防站等8个消防站,包括建设综合楼、训练塔、室外训练设施、区内道路、区内绿化、电动大门、室外给排水及室外电气工程等附属配套设施。

海上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暨海陆消防站)项目。包括建设一栋办公综合楼(含海陆消防站营房)、一栋训练综合楼、模拟设施训练区、水域救助训练区、高空行为训练区、篮球场等。

智慧消防系统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消防监管智慧执法平台系统、战力图谱系统、智慧训练系统、智能救援系统、智能灾后分析系统、高空瞭望烟火监测系统、三维可视化系统、消防车一键护航系统、消防大数据态势感知系统、数字化消防队站管理、消防数据治理和硬件配套工程等12个系统。

(十)全民素质提升工程

应急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与相关科研院校或机构建立合作培训机制,建立应急管理实操培训基地,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培训制度,积极开展针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干部的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培训。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强化应急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应急人员业务能力。发挥应急管理专家组在宣传教育培训救援中的突显作用,结合专家成员个人工作领域的特长,针对性开展应急处置辅助决策、案例教学和宣讲活动。各级行业应急管理机构对本行业、本领域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全民防灾减灾素质提升工程。采取政府投资、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社会投资等方式,建设一个综合性应急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应急避险、逃生自救、居家安全、防震减灾、公共安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等科普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深入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创建一批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应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提供组织和人才保证的组织优势,保证应急管理的方针政策正确制定和执行的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各区应急管理规划在主要目标、建设任务和重点项目方面要与本规划做好衔接。完善年度工作计划与规划衔接机制,落实规划实施责任,保障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二)加强经费保障

建立健全地方、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各级财政对规划实施予以合理保障。统筹资金使用,整合优化资源,形成政策合力。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多元化资金投入。落实重点项目建成后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资金。积极争取省财政对应急体系建设项目的支持,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健全相关经济保障政策,引导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积极发挥商业保险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灾害事故处置中的作用。

(三)强化科技支撑

进一步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在科技支撑方面的作用。通过省、市科技计划,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推动应急管理重大科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加快先进技术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应用。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入第三方技术支撑机构协助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四)强化监督评估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将规划任务落实情况作为对部门和地方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由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分析实施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公布进展情况报告。区级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附件:海口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牵头单位

建设依据

1

城市安全整体提升工程

2021年,印发城市安全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组建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开展城市风险辨识评估,提交风险清单和管控措施,制定相关指导文件,编制琼州海峡应急能力提升规划。2022年,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各项工作,按照属地和行业分级分类落实城市风险管控措施。2023年,提升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控能力和城市安全现代化治理水平,安全发展责任体系、法治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和监管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提升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控能力和城市安全现代化治理水平,条件成熟时申报国家安全发展试点城市。

市应急管理局

1.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

2.中共海口市委办公室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口市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

3.海口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海口市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工作方案(2021-2023年)》

2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根据省有关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获取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主要灾害致灾信息,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信息,历史灾害信息,掌握重点隐患情况,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评估当前全市致灾风险水平、承灾体脆弱性水平、综合风险水平、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区域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特征,科学预判今后一段时期自然灾害风险变化趋势和特点,形成海口市自然灾害防治区划和防治建议。建立健全全市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全市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多尺度隐患识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图、风险区划、灾害防治区划的技术方法和模型库。

市应急管理局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等重要讲话精神;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

3.《海南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

3

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

(1)结合三防信息化升级改造项目和市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应急管理分平台项目,统筹开展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以全流程应急管理业务信息化、通信系统信息化、综合保障业务信息化为重点任务,完善气象、海洋、森林防火、地震、危化品、非煤矿山等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系统,建立具有海口特色的应急管理感知网络、风险隐患排查系统,应急通信系统和指挥系统、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系统、救灾物资管理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等关键领域系统构建和升级;逐步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海陆空全域覆盖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警预报能力。

市应急管理局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九大重点工程”的重要论述

2.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若干措施》(琼办发〔2019〕20号)

3.《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

(2)建立琼州海峡海上突发事件感知与应急处置综合指挥平台。包括应急通讯与指挥调度子系统,完善专业的调度指挥通信平台,实现琼州海峡海上应急信息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可视、可言、可会商,安装RDF(无线电测向仪),实现海上遇险船舶快速定位,建设船-岸视频和北斗卫星通信系统,实现遇险船舶海上信号实时传输和可视化指挥调度;船舶动态异常预警子系统,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雷达系统数据融合,接入海峡北岸雷达站信号,实现琼州海峡水域雷达信号无盲区覆盖,自动感知分析琼州海峡船舶动态行为,对琼州海峡船舶航迹进行实时异常监测,甄别偏离航线、速度异常、进入浅水区、海缆光缆区违章抛锚等异常行为,提前识别感知预警,及时介入处置,降低突发事件发生概率和损失;数据智能分析与共享子系统,实现琼州海峡各政府相关部门、港航企业、应急力量、水文气象和船舶交通动态等方面的大数据融合分析和汇聚共享,助推海澄文海上应急一体化联动;依托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实现琼州海峡客滚运输通航会商快报信息化生成和发布,服务海上应急搜救和客滚运输;三维水上搜救指挥子系统,实现辅助决策及应急指挥信息化支撑,加强搜救辅助决策系统建设,针对人员落水、火灾、碰撞等不同险情,依托应急资源自动快速生成智能搜救方案,满足快速反应的要求;琼州海峡高清CCTV监控子系统,优化CCTV监控布局,增设南渡江入海口视频监控设备,实现重点航线、重点水域监控全覆盖。服务西部陆海西通道船舶和海口港邮轮安全信息预警子系统,实施“点对点”安全信息预警,为船舶提供安全保障,改善海上营商环境,支持海南自贸港航运发展。

海口海事局

4

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1)综合应急救援物资仓储中心建设。对防灾减灾、救灾和森林防火等进行应急资源调查,以区为单位建设设施完善、调运快捷、储存安全、保障高效的现代化综合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完善应急物资紧急生产、政府采购、收储轮换、调剂调用机制,提高应急物资综合协调、分类分级保障能力,借助物联网技术,建立规范统一的应急物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水平,实现应急物资保障综合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

市应急管理局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要讲话精神

2.《海南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

(2)综合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组织编制海口市综合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2021-2025年),组织实施金牛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项目建设,利用金牛岭公园既有设施进行改造,新建防灾救灾设施,按Ⅱ级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建设,可容纳8642人避难(4.49万人应急避难)。

市应急管理局

(3)推进智慧化桥梁建设。对全市桥梁的结构定期检测和隐患排查,评估桥梁运行状态。针对琼州大桥等多座跨江、跨河桥梁进行安全防护提升改造,提升桥梁栏杆防撞等级,改造桥梁上人行道。推进智慧化桥梁管理,对南大立交桥、人民桥、和平桥、海瑞大桥、海新桥、新东桥等特大型桥梁和特殊结构桥梁安装结构监控预警系统,对全市14座桥隧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结合人工巡查,建立含应急潜修调度、实施结构监控等系统在内的智慧运营养护平台。

市市政局(市综合执法局)

1.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

2.海口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海口市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工作方案(2021-2023年)》

(4)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建设。利用大规模、分布式物联网对城市燃气管网、供排水管网、桥梁、隧道、港口航运等基础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对城市生命线运行状态的预测预警,及时报警、溯源、分析各类故障/事故。对风险隐患进行有效的早期预测预警和高效处置应对,实现事前监测预警、事中监控处置、事后评估分析的全面掌握,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

市市政局(市综合执法局)

5

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

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和全市实际情况,针对全市主要公共安全风险,如琼州海峡轮渡、城市燃气管网、江东隧道等重大风险点开展情景构建,分析模拟该类重大风险事件的演化规律,构建该类重大突发事件的全链条演化情景,指导有关职能部门梳理应急任务清单和目标能力清单,对照评估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如应急预案体系、物资储备体系、应急协同机制等)的薄弱环节,不断加以改进,切实提高全市应急管理能力。指导有关部门在2021年开展琼州海峡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2022年开展海口市燃气管网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2023年开展海口市江底隧道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

市应急管理局

1.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

2.海口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海口市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工作方案(2021-2023年)》

6

防震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1)地震监测仪器更新改造工程。对海口市地震局秀英监测站、海口金盘地震观测台、海口龙华强震台和海口演丰地震观测台四个专业地震台站的地震仪器设备及供电、网络、防雷、观测房等辅助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市应急管理局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九大重点工程”的重要论述

2.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若干措施》(琼办发〔2019〕20号)

3.省住建厅、省应急厅和省地震局联合印发《海南省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实施方案》

(2)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加密工程。根据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海南子项目建设及省地震局统筹部署情况,结合全市实际,对一般站点进行加密,不断提升全市地震预警能力。

(3)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工程。积极指导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开展减隔震技术推广应用、农居工程服务、抗震设防要求监管等工作。

7

森林防灭火综合治理工程

建设专业森林消防队专属营房和海口市森林防火5G预警监测指挥中心,建立森林防火智能监测预警系统,逐步实现林区视频的自动监控、烟火准确识别、火点精确定位、火情蔓延趋势推演、扑救指挥的辅助决策、灾后评估等多项功能,建立森林防火的完整业务链。配齐配强人员、装备等,全面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和保障三大体系建设。

市应急管理局

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调研的演讲内容

2.《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试行)

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交通专项规划》

8

气象监测预警设施建设

(1)琼州海峡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围绕信息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思路,针对台风、暴雨、强对流、海雾等灾害性天气,开发基于位置的发布终端,建设智能化海峡气象数据处理中心、琼州海峡灾害天气监测预警保障系统和琼州海峡综合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海峡、港口等区域定点、分灾害的精细化服务,提高海上台风、雷雨大风、强降水、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的分灾种的预报预警能力,为各部门应对气象灾害及快速联动提供决策依据。

市气象局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九大重点工程”的重要论述

2.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若干措施》

3.《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

(2)琼州海峡综合监测子系统建设。建设激光能见度监测仪、船舶气象站、高清视频海雾实景观测等海雾综合监测子系统,在琼州海峡形成海、陆、空一体化的气象灾害立体监测网,为海峡航运和港口气象服务提供强有力支撑。

(3)江东新区气象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江东新区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能力,参照市县气象台标准,建设100平方米左右的业务运行空间和1个实际占地约625平方米(25m*25m)的标准地面气象观测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江东气象观测站网、江东气象台业务平面等;江东新区气象台人员配置7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

9

消防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1)城市消防站建设。建设新埠岛特勤消防站、海陆消防站(仓库)、兴洋消防站、观澜湖特勤消防站、新琼消防站、南宝路消防站、东营消防站、江东新区起步区小型消防站等8个消防站,包括建设综合楼、训练塔、室外训练设施、区内道路、区内绿化、电动大门、室外给排水及室外电气工程等附属配套设施。

市消防救援支队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重要讲话精神

2.海口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海口市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工作方案(2021-2023年)》

(2)海上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暨海陆消防站)项目。包括建设一栋办公综合楼(含海陆消防站营房)、一栋训练综合楼、模拟设施训练区、水域救助训练区、高空行为训练区、篮球场等。

(3)智慧消防系统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消防监管智慧执法平台系统、战力图谱系统、智慧训练系统、智能救援系统、智能灾后分析系统、高空瞭望烟火监测系统、三维可视化系统、消防车一键护航系统、消防大数据态势感知系统、数字化消防队站管理、消防数据治理和硬件配套工程等12个系统。

10

全民素质提升工程

(1)应急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与相关科研院校或机构建立合作培训机制,建立应急管理实操培训基地,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培训制度,积极开展针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干部的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培训。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强化应急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应急人员业务能力。发挥应急管理专家组在宣传教育培训救援中的突显作用,结合专家成员个人工作领域的特长,针对性开展应急处置辅助决策、案例教学和宣讲活动。各级行业应急管理机构对本行业、本领域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市应急管理局

1.中共海口市委办公室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口市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

2.中共海口市委办公室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口市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

(2)全民防灾减灾素质提升工程。采取政府投资、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社会投资等方式,建设一个综合性应急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应急避险、逃生自救、居家安全、防震减灾、公共安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等科普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深入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创建一批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市应急管理局
技术支持    金特莱智慧消防
Copyright(C) senlinzhilu &Wood 郑州金特莱电子有限公司
豫ICP备160035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