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广东、浙江3个地区的智慧消防建设案例
时间:2020/11/3 11:17:03 关键词:智慧消防,智慧消防建设案例
整理甘肃、广东、浙江3个地区的智慧消防建设案例,供业界同仁参考。
1、甘肃兰州:消防救援支队119接处警系统改造项目解决方案
(一)项目概要
为了提升兰州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的接处警效率,确保接警、调度、指挥全过程信息上下贯通,满足辅助决策及层级指挥需要,推动应急救援和作战指挥模式由“传统经验”向“科学智能型”和“数据支撑型 ”的转变,全面适应“全灾种、大应急”指挥作战的需要,天维尔公司对兰州消防支队的119接处警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
(二)项目内容
本次升级内容主要包括119接处警应用系统升级、交换机子系统升级、录音子系统升级、互联网接处警辅助平台建设、消防大屏可视化系统建设、移动指挥系统建设、语音智能拨测系统建设、附属硬件设备升级建设。可以为用户解决如下问题:
报警接入
1、实现多种渠道报警方式的标准接入,完成部局关于统一多报警体系的建设。
接警辨识
2、实现“全灾种、大应急”的接警录入和指挥调度,帮助用户实现可调派力量的一键调派,减轻调派工作量提高调派效率。
3、实现指挥中心与报警人的视频连线,实时获取灾害现场的视频,帮助用户实现现场态势的实时感知能力。
4、实现指挥中心与报警人之间“网页微信式交互”功能,帮助用户获取更多的现场信息及进行现场自救指导。
5、实现报警电话的GPS精准定位,帮助接警员获取精准的灾情定位信息。
6、实现报警电话的语音识别功能、报警要素的精准提取和自动导入,提高接警效率。
7、实现引导式的报警接入,辅助接警员进行报警流程式询问,保证报警话务的接听效率和质量。
8、灵活的智能辅助接警应用,提升接处警效率。
方案编制
9、实现基于互联网资源的地理信息系统,解决地图POI资源匮乏及更新不及时的痛点,提供准确可靠的地图应用。
10、根据精确定位自动选择主管中队,并自动给主管中队发送预调派提示,方便主管中队做好调派准备。
11、新增多种调派法则,辅助接警员进行完整的调派方案编制;
12、基于指挥中心小间距大屏,对消防的警情、重大警情、战备资源、今日动态四个专题业务数据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展示,打破消防信息的“烟囱效应”。
灾情处置
13、一键式、预案式综合辅助调派模式。通过接警录入的灾情内容智能生成出动方案。
14、实现电子出动单功能,扫描出动单上二维码,可以获取警情详情及警情定位坐标,协助出动力量快速到达现场。
15、实现移动端报警信息强提醒,确保报警信息不遗漏。
16、实现指挥中心、途中、灾害现场的一条线拉通,所有信息实时共享及数据闭环。
17、作战力量可以通过移动指挥作战终端,在途中查看警情详情、警情周边资源分布、重点单位预案、危化品处置规程、以及进行作战力量标绘;在现场可以进行类微信式的作战群组交流、信息共享。
18、作战记录:实现将作战力量在移动指挥群组中共享的所有交流信息保存,并同步至接处警系统中与警情进行绑定及显示。
信息反馈
19、具备火场文书卷宗功能,可以以时间轴的方式展开“从接警开始到接警完成”全过程的所有文书信息,实现战情的直观回溯。【来源:天维尔】
2、广东:中山市72家主要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覆盖智慧消防
日前,清远一商场服装店突发火灾,商业综合体的火灾防控问题再次成为消防安全焦点。中山市民常去的商业综合体火灾防控工作做得如何呢?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中山三路的利和广场进行探访,这里是中山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也是多次获评消防安全管理先进的单位。
在位于利和广场负一层的消防监控中心是高层防火的“大脑”所在,不足80平方米的空间里,在“智慧消防”的视角下,对火灾隐患全面监测,在隐患感知、远程通信、平台监测等方面实现智能化消防预警。
“我们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各楼层传感设备联网,对烟雾、电气火灾、可燃气体等隐患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一旦监测到风险,30秒内就能锁定具体位置。”利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消防安全负责人冯凯向记者介绍,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报警的细节可以具体到每一间商铺,再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实现“秒级”报警。
利和广场西塔和东塔楼高209米,涵盖购物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希尔顿酒店、购物中心四个板块,然而中山目前灭火救援可到达高度最高的消防车只有78米,如何发挥微型消防站承担单位自救、处置初起火灾的功能,成为了重要课题。
“把繁杂的消防管理事项标准化、数据化、可视化、简易化,不仅帮助我们降低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效率,还大幅提升了消防安全保障水平。”冯凯表示,在市消防部门的指导下,公司先后投入了50多万元建成“一站两队”,拥有了完备的应急处置流程,在建筑物的9、27、45层分别设置了微型消防站器材库,配套了专业的消防装备,打造了两支训练有素的队伍,通过火灾防控、安全预警、灭火救援等的信息互联,实现了高层商业综合体火灾防控闭环管理。
为了确保商业综合体发生火情后能够及时得到处置,中山按照“1分钟内出动,3分钟内到场,5分钟内进行处置”的理念,从2016年开始,全面推动微型消防站和商业综合体智慧火灾防控系统建设。据市消防救援支队统计,目前,在消防部门的指引下,全市72家主要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均已建成微型消防站,各自建设了自己的消防预警防控系统,就近扑救初起火灾,做到救早、救小,实现“5分钟灭火圈”。【来源:中山日报】
3、浙江:新门海“云·站融合”新模式,打通智慧消防最后一公里
出租房内安装烟感报警器,九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加上摄像头,消防报警主机实现远程联网,这样是否就搞定智慧消防建设了呢?
其实,距离真正的智慧消防建设,这些都还远远不够。建立火灾预警机制是最基础的第一步,如何快速有效执行“一三五十”灭火救援机制,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联动救援,真正实现救援秒级响应,才是提升消防社会化治理的关键,也是当前智慧消防建设的最大难题。
简而言之,一旦某地发生真实火情,在最短时间内启动救援响应,快速实现线上线下应急联动,实现“灭早灭小,减灾止损”,是当前智慧消防建设要努力追求的方向。
(1)探索云·站融合新模式
众所周知,义乌市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这里地域面积1105.46平方公里,企业量大、面广,产业整体呈现“多、小、散”特征,这也增加了火灾隐患发生的机率。仅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现拥有营业面积640余万平方米,商位7.5万个,从业人员21万多,日客流量21万人次。
2019年4月份起,浙江义乌市各乡镇街道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开始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烟感革命”,这为实现智慧消防建设打下基础,一张细密的消防安全网在这里慢慢“ 织就”,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夜半时分,店家已经躺下呼呼大睡,店铺发生电路起火,无人知晓,也没有人去灭火,就算收到了火警警报信息,远水也救不了近火,现场赶过去也是“物去楼空”,经济损失惨重。
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消防安全呢?新门海团队在义乌进行了充分调研,并联合运营商义乌移动、线下技术服务单位金华铭邦公司(警正义乌分公司)选取了基层政府领导理念更为超前的廿三里街道作为试点样板。
通过云·站融合的方式,提供专业化、智慧化、规范化的数字消防监测预警、辖区日常巡检、智能消防设备维保、3分钟应急处置圈等全过程立体化托管式服务。如此,智慧消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新门海云平台的一头连接的是沿街商铺、厂房等重点消防责任主体单位,另一头, 灭火救援、日常消防维保等工作也可放心交给智慧安全管理站。店主即便是在半夜呼呼大睡,发生火警警报,也有智慧安全管理站专职工作人员出动,将火情扼杀于萌芽。如果发生大火不可控的情况下,消防部门也可以根据新门海云平台提供的准确报警信息,展开第一时间的救援。
(2)智慧安全管理站落地
落实:辖区网格化管理,搭建安全管理站,形成服务责任制。
赋能:以智慧消防赋能当地安全管理站,升级为智慧安全管理站。
共享:共享经济:社会单位提供资金支持,第三方提供专业服务。
新门海、义乌移动、金华铭邦公司(警正义乌分公司)形成的智慧消防服务联合体,从“技防+人防”两个方面着手,死看死守各类隐患。
在“技防”上,建设10个智慧消防安全管理站,目前形成以旺球纺织为中心的“1+9”总站带分站的模式,辐射义乌廿三里宗地达336个、企业单位3452家、联网村居及沿街12000家,新设物联网设备87500余个 ,全面织密织牢密24小时“安全防护网”。
在“人防”上,智慧安全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提供7*24小时在线监测警情确认、消防设施日巡查、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消防设施设备维保等服务。
(3)工作成效显著
自廿三里街道试点以来,新门海云平台已成功预警服务区域内35起火灾,联动智慧安全管理站扑灭初期火灾29起,减少经济损失1200余万元,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率。做到早预警、灭小、救早。(点击末尾“阅读原文”,查阅真实案例。)
“云·站”融合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当地政府辖区消防管理安全水准,也让当地消防自主单位享受消防专业化服务,消防管理安心又省心。同时,技术的赋能也加速了传统的消防维保机构的转型升级。
技术支持 金特莱智慧消防
Copyright(C) senlinzhilu &Wood 郑州金特莱电子有限公司
豫ICP备16003537号